任何一种风格的书法,都是由用笔、结构和章法三方面组成。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肯定是这三者的和谐统一。前文我们提到,隶书属于风格比较静态的字,在章法上不像行草书那样千变万化,但它在章法布局上有其自己的独特性。
一、隶书的章法形式
汉碑隶书的章法主要有以下几种:
1. 纵有行,横有列,字与字之间距离较大, 行与行之间距离较小。这种章法排列方式是一般汉隶最常见的章法排列形式。如《曹全碑》《孔庙碑》等。
2. 纵有行,横有列,字间距和行间距均等。这一类隶书往往结字接近方形,代表的汉碑有《衡方碑》《鲜于璜碑》《张迁碑》《西狭颂》等。
3. 纵有行,横无列,字距不等,大小不一。这类章法处理通常见于简牍、摩崖、画像石题记和汉碑的碑阴、碑侧等处。这种章法显得参差错落,生动自然,但不够庄严和稳重。
除了汉碑以外,隶书还有简牍、帛书等表现形式,它们的章法也比较活泼,往往属于纵有行、横无列一类。
《曹全碑》
二、款识和印章
隶书在其刚刚成熟的时候,是以实用为目的的,因此还没有形成既定的款识形式。从汉碑中看,一般款识和正文的用字是一致的,没有大小和字体上的变化,更没有实用钤印。隶书的章法一直到明清以后才逐步完整起来,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
1. 题款选用的字体一般要比正文活泼。隶书的题款一般使用行书、草书或楷书,少数情况下也使用和正文一样的隶书,但不能使用篆书等比隶书更古朴的字体。题款大小一般是正文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,也有少数题款大小与正文大小相当,但决不能大于正文。
2. 钤印的要求与楷书、篆书等字体要求相类似,要大小适宜、位置合理,宁缺毋滥。
《张迁碑》局部
附图:历代隶书名作选
1.[汉]《石门颂》
2.[汉]《礼器碑》
3.[汉]《西狭颂》
4.[汉]《曹全碑》
5.[汉]《张迁碑》
6.[汉]《乙瑛碑》
7.[汉]《华山庙碑》
8.[汉]《史晨碑》
9.[汉]《孔庙碑》
1、[汉]《石门颂》
2、[汉]《礼器碑》
3、[汉]《西狭颂》
4.[汉]《曹全碑》
5.[汉]《张迁碑》
6.[汉]《乙瑛碑》
7. [汉]《华山庙碑》
8. [汉]《史晨碑》
9. [汉]《孔庙碑》